本篇文章5011字,读完约13分钟

英雄宇航员与公众面对面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年上海科技节于5月20日至27日举行。电影节的主题是“人民创新——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要场馆位于上海科技馆。活动丰富多彩,为公众提供了一场饕餮盛宴。

根据上海科技节组委会的最新数据,8天内在上海16个区举办了1000多项活动,包括11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21项重点实验室活动。在原有234个免费科普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又有48个科普教育基地参加了免费或打折门票惠民活动和267个科普教育基地特色活动。园区内有13家企业开业。133次社区创新之家活动;有802个地区和委员会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城市有550多万人参加。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在大多数人眼里,创新技术和科技成果似乎有些“高科技”,远离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上海科技节的许多活动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吸引了数百万粉丝”?

高度:与国际接轨,打造全国科技嘉年华

上海科技节成立于1991年,是第一个由地方政府主办的科技节。上海科技节成立之初,每两年和每隔一年举办一次。2017年,上海科技节将从原来的两年一度改为一年一度,成为全国性和全市性的节日,并将成立新的上海科技节组委会。

修改后的上海科技节不仅增加了频率,也增加了“高度”。

在今年科技节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永共同启动了2017上海科技节。通过科技传播技术,北京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会场首次与上海分会场实现了“每空对话”。万钢在上海分会上介绍了2017年全国科技周。“我们相信,公众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科学的魅力,更密切地分享创新成果。”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国际化是上海最重要的基因之一,这也反映在上海科技节上。科技节期间,“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照耀你——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专题展在上海科技馆开幕。展览选取了50多件反映唐代至民国青花瓷技术、文化和艺术特征的代表性文物,包括扬州唐青花瓷、景德镇元明青花瓷文物和上海博物馆提供的明清青花瓷。展览阐述了发展脉络、艺术欣赏、文化内涵、制瓷技术、科学鉴定方法等。不同角度的青花瓷。通过现场非遗产展示和青花瓷艺术家的互动,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沉浸和互动参观体验。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第三个“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园迎来了上海科技节的“科学之夜”。来自7个国家的科学家和优秀科普工作者带来了互动实验、视频展示、尖端科技成果等多种形式的科普互动体验活动。对观众来说。例如,波兰的哥白尼科学中心通过实验与公众分享分子和球体的知识,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所举办了关于3D打印、个性化营养和健康的讲座。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国际科技沙龙节也在此期间举行。国内外专家讨论了“科技节与城市发展”。上海科技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甘品,欧洲科普活动协会常务理事安妮特·克林吉特女士,秦始皇陵博物馆馆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侯,马耳他“城市中的科学”节主任爱德华·杜卡博士发表主旨演讲,并与数百名观众互动,就“科技节与城市发展”进行集思广益。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在科学技术节的国际沙龙上,欧洲科普活动协会执行理事安妮特·克兰科特提出,科学技术节应该促进城市的发展,把城市变成“新思想诞生”的活动实验室科技节与城市发展进程相辅相成,应实现协同创新。

组委会表示,上海科技节将是集国际元素、上海元素和创新元素于一体的世界级城市科技节,全面展示上海科技创新的实力。这将使上海科技节成为继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电影节、上海旅游节之后的上海第四大城市品牌活动,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营造氛围。

城市之间的联系让上海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科技气息。上海市科委科普处处长曹宏明表示,今年的上海科技节将继续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主会场每天举行大型活动,如科普解说比赛、新发布会和社区创新屋创意制作比赛。全市16个区、街道、城镇和社区也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了专题活动,包括各种科普讲座、动手制作、参观体验、科普展览、科学专家和科普志愿者入驻社区等。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温度:“硬技术”可以“地气”

上海科技节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节日,也是全上海人民的节日。无论是一个深刻的学术论坛,一个专业的产品展览,还是许多形容词的有机结合,如有趣、酷和“地气”,它都是丰富而精彩的。

在公众眼中,这位三岁的科技巨头在“科学红毯秀”上的创新活动更加令人震惊,给科技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明星效应”。

开幕式上,科技“大明星”走出实验室,来到上海科技馆,走上科学的红地毯。他们的受欢迎程度激增。在鲜花和粉丝的掌声中,在原本留给明星的红地毯上,一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勇敢地登上了科技之路的顶峰。英雄航天员聂海胜、中国工程院柴洪峰院士、中国科学院薛永奇院士、C919工程队精英韩克岑、北斗导航“领航员”于文贤教授...他们年龄不同,国籍不同,来自各行各业。第一个走上红地毯的是上海科技馆馆长、上海市科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左。陶氏化学亚太区首席科学家、美国化学协会上海分会主席陈鸿宇,巴斯夫分散体和胶体材料全球研究高级副总裁赫尔穆特·温特林,以及上海500强研发机构的其他负责人紧随其后,走上了“科学的红地毯”。此外,未来的科技明星、热门科普电视节目《小爱迪生》的优秀演员孟、、魏、和王磐也走上了红地毯。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在上海科技节的“与英雄宇航员面对面”活动中,“科学红毯秀”嘉宾聂海胜介绍了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探索之旅。在互动环节中,许多中小学生踊跃提问。“聂叔叔,你看过泰山长城吗?”聂海胜回答说,中国的11名宇航员在执行“太空”的任务时没有见过长城。“这可能与舷窗的方位有关,也可能与天气状况有关。如果我们用仪器在太空中观察,我想我们肯定能看到它。”坦率客观的回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另一个孩子问:“你在泰看到了什么奇怪的景象?”他说天宫一号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所以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的宇航员每90分钟就能看到日出和日落。在地球上方的太阳下,他们可以通过舷窗看到大海、山脉、道路和其他景观。日落后在地球上方,你可以享受夜晚明亮的灯光。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上海科技节不仅让公众更接近科技明星,也为高端实验室打开了大门。“大商”的科技成果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技术更贴近公众?让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让公众走进实验室,科技节开始有更多的创新。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目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实验室。公众平时进入并参观它几乎是不现实的。然而,在上海科技节期间,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公众接受报名参观,专家们对科普作了解释。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其中之一。在为期两天的“公众科学日”期间,实验室接待了约200名中小学生,中国科学院技术与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担任翻译。连续接待了五组学生的王声音嘶哑。“但我今天会坚持解释。”王说:“我的导师是朱君浩院士。他经常花时间给中小学生做科普讲座。我想向他学习,做好科普工作,这是我们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孩子们穿上工作服,戴上白帽子,走进实验室,满眼都是“高大商”的科研仪器。“这个仪器是用于红外探测的材料。有了它,我们可以制造红外探测器,安装在气象卫星上,并拍摄卫星图像。”王告诉孩子们,紫外激光是制作红外探测薄膜材料的核心设备之一。它发射的激光能量极高,可以“击败”红外探测材料中的原子,一个接一个地形成排列有序的原子薄膜。“哇,太棒了!”孩子们突然惊叫起来。在专业人士对流行科学的解释下,先前模糊的物理学前沿知识变得如此直观,甚至连中小学生都觉得它有趣又酷。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上海科技节“紧跟潮流”,现场直播。“互联网+”被用来探索科普传播的新模式。通过网络视频直播了10多个重要事件。近100万观众通过Knews和Douyu四大网络广播平台在线观看了科技节精彩活动的直播。其中,全国科技周和上海科技节闭幕式吸引了近23万人。

科学家走出实验室,与公众密切互动。人们走进实验室近距离体验高端研究,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线上线下揭开科学技术的神秘面纱。上海科技节给原本“高寒”的科技带来了温度,“硬科技”开始“扎根”。

深度:“技术+”,无限想象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也是上海科技节众多活动的一大特色。它要么让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一种美丽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要么让艺术作品通过当代技术以一种更酷的方式展示,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的“照耀你”专题展将各国博物馆收藏的青花瓷展现在人们面前。观众可以体验互动增强现实展览“青花瓷之路”,探索青花瓷繁荣的出口之路,或者通过6米宽的魔墙“青花大观”,看到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荷兰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的400多幅青花瓷图像。,询问一件瓷器的名称、年代、形状等信息,了解青花瓷在“一带一路”的流传历史。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作为备受好评的“科学之夜”系列活动之一,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未来幻想”混合现实音乐会赢得了众多观众的赞誉。随着竖琴演奏者拨动琴弦,演奏悠扬的音乐,三维动画场景出现在舞台的大屏幕上,与音乐完美融合。当戴着虚拟现实眼镜的舞者出现并表演现代舞时,大屏幕上的动画风格也会随之改变,舞者实时变化的姿态也可以隐约看到。演出结束后,表演者邀请观众在舞台上跳舞,他们的动作可以在大屏幕动画中显示出来,让一些孩子“玩嗨”除了孩子,这一幕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六口之家一起玩的热闹场面。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秦毅表示,今年,上海纽约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在上海纽约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验和创作。不同团体的成员通过音乐和肢体表演的相互融合、3D动画的实时渲染、运动捕捉、深度传感器和其他尖端技术创建了一场磁共振音乐会。“磁共振的中文意思是混合现实,旨在超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体验,让观众进一步进入虚拟世界。”舞台的左右两侧分别装有虚拟现实运动捕捉跟踪系统和深度相机,可以捕捉演员和舞者的动作,并将他们的图像与动画结合起来。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同样受观众欢迎的是李政道艺术展。一位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水墨画在展览会上吸引了许多观众。在屏幕上,两头奶牛滴着墨水,在角落里面对面,看似静止,但实际上它们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有趣的是,这幅水墨画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细胞核像牛一样重,创造了一种新的碰撞状态。”这是李可染1989年为“相对论重粒子碰撞国际研讨会”创作的主题画。它象征着粒子对撞机中原子核高速碰撞的令人震惊的一幕,粒子对撞机是高能物理研究的利器。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粒子相互碰撞的物理现象被两头奶牛的对抗具体化了,这种现象在主人的画笔下变成了纸。科学不再晦涩深奥,艺术不再单纯简单。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从山麓小丘分离,在顶峰再次相遇。”观众感慨:“当科学技术与艺术相遇并融合时,产生如此巨大的魅力!”

5月27日晚,全国科技周和上海科技节在上海闭幕。闭幕式以“光影”为创意核心,借助激光、全息投影等多种高科技手段,整个晚会呈现出智慧与科技交织的“灵感之光”。在演出中,光影秀《无极》震撼了观众,情景诗《天与海》展示了墨子的量子卫星和虹鱼潜水器的科技成果。国家科普大使、神舟10号宇航员王亚萍也来到现场与舞台上的学生互动。最后,全体观众演奏了科技节的主题曲《因为你》,为期8天的上海科技节圆满结束。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科技,让精彩永无止境!科学技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科学技术本身。当科学技术与历史、文化和艺术相结合时,就会产生全新的魅力和活力。趣味横生的科技节活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对科技的兴趣和关注。上海科技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甘平表示,上海将加快推进科普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品牌化。上海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将聚集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上海科技节将创造一个公众科技嘉年华,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在广大青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吸引更多市民成为“科技迷”,为科技中心营造“人民创新”的沃土。

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随着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上海科技节日益成为上海市民不可或缺的主要城市节日。上海科技节在科技和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不仅为科技企业和客户提供展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打造创新成果发布会、科技产品展示厅、科技工作者盛会,还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科技体验,真正使科技成果走向大众、走进生活。 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王春)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上海科技节为什么“圈粉”百万?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lsbkj/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