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9字,读完约7分钟

北京,5月11日,《科技日报》-即将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近年来,促进科技创新合作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在科技创新框架内的支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国科技管理部门应如何利用国家外交的主场优势,有效促进与沿线国家的重要国际科技合作?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东白最近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

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凝聚共识: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的巨大潜力

记者:你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与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关系?

叶东白:四年前,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科学技术扮演什么角色?我认为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范围之外考虑这个问题。

当今世界把创新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是核心。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它,并把它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他们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另一方面,国际科技合作有其独特的优势。科学和技术没有国界。当科学家讨论科学问题并研究如何解决它们时,他们的出发点是造福全人类。因此,科技成果可以迅速共享。基于这两点,在科技创新领域,大家最容易达成共识。

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回到“一带一路”倡议的讨论领域,沿线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基础各不相同。他们强烈渴望互相学习,互相学习。科技合作相对容易些。因此,在“一带一路”的总体合作框架内,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大有可为。

求同存异,中外科技合作呈现出多赢的趋势。

记者:当“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时,西方国家质疑中国利用这一点来出口过剩产能。中外科技合作如何消除这些疑虑,赢得沿途国家的信任?

叶东白:在科技创新领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不会骄傲甚至自负。只有通过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才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是“开放包容、讨论共建共享”。我们希望通过与沿线国家发展规划的比较,求同存异,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合作内容和项目,优势互补,使双方科技创新合作的整个链条更加顺畅和完整。

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事实上,对沿途的一些国家来说,中国造福民生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用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些技术转移给他们?此外,科学家努力工作的结果已经被广泛应用,这也是每个人都非常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赢甚至双赢。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首脑论坛的召开是我们与所有合作国家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的一个良好机会。如果沟通是在一对一的基础上进行的,很难快速推进许多高层会议。如果“一带一路”平台得到有效利用,我们可以在两到三天内举行10到20次双边和多边会议,大大提高沟通效率。

多措施、多层次的科技合作

记者:在与沿线国家达成共识、实现共赢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哪些有效的合作方式?

叶东白:沿线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们设想了几种合作方式。一是与基础研究比较扎实的国家合作,主要是就共同关心的重大科技领域的重大课题开展联合研究,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合作平台。第二,在拥有更成熟的基础技术或经验的国家,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将我们的成熟技术和经验“移植”到过去。第三,中国成功建设了150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数百个孵化器,引起了沿线国家的浓厚兴趣。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孵化器的合作发展也是一种合作模式。第四,对于欠发达国家,将举办技术培训班,广泛培训其他国家的科技人员,从而为今后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人才交流、科技资源互动的“第一定律”

记者:科技人才交流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叶东白:总的来说,第一条就是通过人才交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通过人才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是更广泛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过去,我们常说人才战略应该把引进人才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我们主要主张“走出去”。当然,留学生“回国服务”是好事,但国内研究人员如何“服务国家”也值得思考。在特殊情况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和联系时,希望科技工作者能找到一个为祖国服务的好地方。

此外,促进“一带一路”路线沿线国家的科技人员在中国的交流也是我们的重点。2013年,科技部启动了“中国亚非杰出青年科学家工作计划”,支持亚非45岁以下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目前,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蒙古、泰国、斯里兰卡、尼泊尔、埃及等国的200多名青年科学家来到中国开展各领域的科研工作,了解中国的国际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正在稳步成长。

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科技合作航次旗舰项目“压舱石”

记者:除了交流科技人才,国际科技合作还有哪些重要途径?

叶东白: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还包括另外两个重要部分。首先,科技进步需要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其次,面向国家需求的旗舰项目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如果科技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助推器,那么旗舰项目就是确保其稳步推进的“压舱石”。

早在2001年,中国就在国家层面设立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通过统筹规划和整合中国的生产、研究和科研科技力量,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共同促进全人类的科技进步。现在,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我们希望就能源、资源、环境、卫生等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富有成效的跨境科技研究与合作。

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扩展阅读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新数据

迄今为止,中国已与1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1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向世界71个使领馆派出了146名科技外交官。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美、中欧、中德、中法、中以、中巴(西)、中俄、中加、中比)建立了9个创新对话机制,与众多发展中国家(中非、中国-东盟、中国-南亚、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拉美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建立了6个科技合作伙伴项目,基本实现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全球覆盖。

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联合实验室建设的新方向

目前,科技部支持建设中蒙生物聚合物应用联合实验室、中埃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中柬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中尼地理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海洋水产养殖联合研究示范促进中心等联合研究平台,并积极筹备与埃及、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在水资源、生物技术、高温气冷堆、棉花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联合实验室建设。

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技术转让和创新合作新网络

科技部充分发挥各地的区域优势和发展特色,积极支持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转移合作网络,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年度或两年一次的区域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会议。目前,已举办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科技合作论坛和四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会议,开展了“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虚拟中心”建设。

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二十国集团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新机制

2016年11月,20国集团科学、技术和创新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20国集团杭州峰会后首次实施创新增长模式,也是首次在20国集团框架下建立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机制。来自20国集团成员国、6个来宾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官员齐聚北京,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会议发表了20国集团科学、技术和创新部长会议声明。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国际科技合作:唱响“一带一路”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lsbkj/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