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1字,读完约2分钟

北京,6月7日,科技日报——6月7日,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透露,未来10年,创新工程将作为国家地震科技重点行动计划,实施“透明地壳”、“解剖地震”、“抗灾城乡”、“智能服务”四大计划,地震科学数据将全面向社会开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

郑国光表示,他将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个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地震科技优势。到2025年,这些计划将取得阶段性成果。

郑国光提到的四大计划将是未来地震科技发展的“亮点”。其中,“透明地壳”计划旨在“清理地下”,旨在对地下结构和构造进行综合勘探,开发新一代观测技术,并对地壳进行深度勘探,使“看不见的”地壳逐渐变得“透明”。“地震剖析”项目旨在探索地震准备的机制和剖析典型的地震案例。对汶川、唐山、海城、玉树等典型大地震进行精细解剖,运用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新技术进行数值模拟,逐步了解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

未来十年地震科技应“扩大”

近年来,中国的地震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地震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大陆地震活动性块体理论进行地震预测实践,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开发了绿色人工震源探测技术,探索了地下结构的微小变化,并在世界上首次突破了内陆河流域的主动震源激发和数据接收技术。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基于行为的抗震设计理论”项目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

未来十年地震科技应“扩大”

同时,郑国光强调了中国地震科技创新的不足。他说,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基础研究领域的模仿和跟踪较多,前沿的原创性较少,经验总结较多,理论模型较少。

从支撑发展的角度看,应用研究领域的许多核心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技术装备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人才短缺是地震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李燕)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未来十年地震科技应“扩大”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lsbkj/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