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3字,读完约3分钟

5月18日-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生产,在南海深沪海域实现了连续8天的稳定产气。因此,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也是中国海域首次成功试开采可燃冰。

5月10日,在南海深沪海域海底以下1266米和203-277米的可燃冰层中试开采天然气获得成功。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可燃冰试验场总指挥叶说,到目前为止,可燃冰试验场已连续开采8天,日最高产量35000立方米,日平均产量超过16000立方米,累计产气量超过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高达99.5%。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状晶体。它在常温下会迅速分解成水和甲烷。目前,提取后只能在-196℃的液氮中保存。燃烧后,它只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其污染程度远低于煤、石油和天然气,但其能量却高出近十倍。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并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据报道,可燃冰的数量是巨大的,其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世界上已知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仅南海的可燃冰就相当于650亿吨石油,足够中国使用130年。因此,它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品。然而,由于它分布在深海或陆地上的永久冻土中,开采非常困难。

中国海域易燃冰试采成功

世界上研究和开发可燃冰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印度。各国竞相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测试,竞争异常激烈。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尝试在陆地上采矿,但结果并不理想。日本也在2013年尝试了试采。尽管它成功地排出了气体,但由于淤泥堵塞了钻井通道,试开采被迫停止。

在这次试采中,中国科学家利用降压方法降低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从而打破了可燃冰储层形成的条件。之后,聚集分布在类似海绵空的空隙中的可燃冰,最后利用一套自主研发的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将天然气取出。

这是中国和世界首次成功实现泥质砂岩天然气水合物的安全可控开采,泥质砂岩天然气水合物占世界资源的90%以上,也是最难开发的。为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在理论、技术、工程和设备上实现了完全自主创新,在该领域实现了从“赶超领先”到“领先领先”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告诉《科学日报》,在美国领导页岩气革命后,中国将领导可燃冰革命,推动全球能源利用模式的改变。

中国地质调查局表示,下一步将是加强区域勘探和寻找资源。深化采矿技术研发巩固领先优势。(记者谢红)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中国海域易燃冰试采成功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