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著名的0+航天器总体和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8日表示,小行星资源的开发必将成为未来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只要我们做到了,我们就能在10年内开展示范项目。实现大规模开采需要大约50年的时间。”他说。

《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召开的小行星探测研讨会上了解到,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是近期最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之一。第五研究院月球与深度空探测野外办公室技术负责人黄江川认为,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应该以高起点开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行星探测任务。

叶培建在会上说,利用小行星轨道和物质特征进行开发有许多可能性。例如,一些小行星含有的稀有金属是地球的几倍,价值数十亿美元。小行星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发展成为巨型宇宙飞船。目前,主要的想法包括利用它作为资源开发平台和星际导航平台。

资源开发平台的短期计划是捕获小行星,将其控制在可及范围内,然后进行机器人或载人资源开发,以获取小行星上的稀有资源并返回地球。或者直接利用小行星的矿产资源进行在轨建设。

“考虑到未来载人小行星探测的收敛性、后续深空空探测任务对小行星资源的提取支持、捕获后对地球的影响威胁以及动态可行性,中国未来的小行星捕获任务可能会将小行星“捕获”到绕月轨道或日地拉格朗日2点。”叶培建说道。

该计划的长期愿景是利用小行星作为0+卫星的中转站,为人类建立0+卫星设施和行星际导航转移系统提供基本材料,并开展更深远的探索任务。

星际平台计划将利用小行星的轨道。这个想法是让探测器在小行星的表面着陆,或者睡觉或者进行探索,在此期间小行星将被用作渡轮平台。当小行星到达适当位置时,探测器将飞向深度空的目标。这可以减少探测器的推进剂需求,减小探测器的尺寸或扩大探测距离。将来,人类还可以在小行星上建立一个封闭的大规模生态循环系统,并利用小行星的能量收集和供应来维持系统的运行。利用小天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模拟地球的重力环境,以满足宇航员的生活需求,形成一个0+大小的移动家园。

中国将能够在10年内开采小行星。

这个想法很美,但是在它和现实之间有许多技术障碍。叶培建说,小行星探测涉及“选择、探测、控制和应用”的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例如,在选择小行星目标时,它涉及参数识别和分析、科学价值评估、工程可行性分析等。为了进行目标小行星的早期探测,需要解决长时间的星际飞行电源和燃料供应、深度空的暗弱目标的自主导航、弱引力天体的捕获、着陆和附着、表面运动等问题。对于选定并到达的小行星目标,有必要解决如何在短距离内控制小行星的问题,包括消除小行星的自转、改变其轨道或将其转移到目标区域等。

中国将能够在10年内开采小行星。

在开发利用小行星资源时,首先要攻克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叶培建说,这是一项调查和获取自然或废弃的外星物体资源,并维持长期生存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包括目的地的调查和勘探、原始资源的收集和预处理、将原始资源转化为推进剂、能源、医疗保健等消耗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以及支持就地资源利用的工厂和设备的支持。

中国将能够在10年内开采小行星。

会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基为叶培建颁发了铜牌和“叶培建之星”命名证书。据了解,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了一颗国际编号为456677的小行星。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中国将能够在10年内开采小行星。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