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1字,读完约4分钟

2月3日,对冲基金经理安克塞勒在《华尔街日报》上写道,中国当前的经济喜忧参半。总体而言,中国的崩溃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中国经济正在转变为消费。尽管这个过程是曲折的,但前景总的来说是光明的。全球投资者不能只关注中国的经济数据,还要关注中国消费的变化。文章编写如下:

《华尔街日报》:中国崩溃论似是而非,消费转型前景看好

首先,中国经济向消费的转变使得崩溃理论站不住脚。如果中国现在打喷嚏,世界将会得肺炎。2016年初,受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国际油价和全球股市大幅下跌。1月份,道琼斯和上海综合指数分别下跌了6%和24%。人民币汇率跌至五年低点。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声称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45%的关税。“中国的大繁荣”真的要结束了吗?如果你想要一个肯定的答案,你可以找到许多理由。上证综指从去年6月的峰值下跌了48%。世界银行最近将中国的增长预测下调至7%以下,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腐败仍然不能被忽视。当股市动荡时,政府仍会本能地干预,全球投资者仍有挥之不去的恐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前景黯淡,油价仅为每桶32美元,这是由于中国经济放缓。《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包括中国。奥巴马总统说:“我们不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制定全球经济规则。”现实真的很残酷。然而,聪明的投资者总能找到机会。像冲浪者一样,他们知道如何在海浪中嬉戏,创造辉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从钢筋混凝土等大宗商品消费转向汽车、手机和高端商品消费。未来几年,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中国消费者。

《华尔街日报》:中国崩溃论似是而非,消费转型前景看好

其次,中国长期以来牺牲居民消费来支持建设。为了更好地理解今天的经济放缓,我们需要关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中国领导人非常清楚,中国必须继续其现代化进程,因为即使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和污水处理系统,在当时的中国仍然供不应求。中国人还发现,韩国、泰国和菲律宾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国货币崩溃,以偿还到期的巨额美元外债。有鉴于此,中国决定不借外债,而是鼓励中国工人节省购物开支,把钱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庭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80年的32%上升到50%。在此期间,投资增长也保持了这一趋势。中国家庭消费的比例从1962年的70%和1980年的50%下降到今天的35%。目前,美国家庭消费的比例是70%。这样,中国筹集了自己的发展资金并取得了成功。加拿大专家瓦茨拉夫斯迈指出,2011年至2014年,中国生产的钢筋混凝土超过了整个20世纪美国的总产量。老巷子里的平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50层的住宅楼。许多buildings/きだよ都是空的。为了节省建设资金,中国宁愿牺牲消费。目前,中国人均消费仅为3900美元,居世界第106位,仅次于非洲的斯威士兰,领先于阿尔及利亚,仅为美国的10%。

《华尔街日报》:中国崩溃论似是而非,消费转型前景看好

第三,中国可以在不拖累世界经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转型。中国需要采取三个步骤。首先是惩治腐败。因为这有助于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一些四车道的高速公路通向没有人去的地方,所以批准这样的项目应该谨慎。中国已经在这么做了。中国的银行被告知不要为通向死胡同的道路项目提供资金。据《中国日报》报道,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处理了27万名腐败官员。第二是促进贸易。创造就业仍然是中国发展的重点。在建筑业就业停滞的情况下,制造业和物流业必须保持增长。奥巴马政府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中设定了一系列劳工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标准,这可能会让中国选择远离tpp。然而,中国的贸易和出口仍然可以从tpp中受益,因为中国可以将产品的最终组装放在tpp的签约国,如越南和马来西亚。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为了鼓励居民消费,最好的办法是在退休后为他们提供保障。《亚洲保险评论》指出,中国政府希望保险公司在企业退休和健康保险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建立灾害保险制度,改善农业和基础设施。

《华尔街日报》:中国崩溃论似是而非,消费转型前景看好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华尔街日报》:中国崩溃论似是而非,消费转型前景看好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