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3字,读完约5分钟

10月6日,《经济学人》发表文章指出,经过五年的长跑,tpp谈判各方最终达成协议,这在全世界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tpp的重要性不在于降低关税,而是包括具有挑战性甚至争议性的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劳工、环境保护和国有企业,这些问题将在亚洲乃至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达成的协议,最开心的是奥巴马和安倍。奥巴马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美国正在重返亚洲,这表明美国不会屈服于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并证明美国在亚洲投资银行问题上输掉一场比赛后,将很快在tpp问题上重新赢得一场比赛。安倍可以利用tpp来提振日本经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也在与美国的讨价还价中获益。Tpp谈判一直以秘密方式进行,这引起了外界的怀疑,并遭到了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强烈反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tpp必须得到国家立法机构的批准。届时,tpp将不得不“跨越五个障碍,削减六个”。其中,美国国会是关键。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复苏乏力,国际贸易低增长已成为长期趋势。在这种情况下,tpp协议值得庆祝。目前,tpp最大的失败在于它不包括中国。今后,如果tpp各方真的有勇气欢迎中国加入,并积极推动tpp确定的新贸易规则,这将是对国际贸易长期发展的一种祝福。文章的内容汇编如下:

《经济学人》:TPP协议达成意义重大,未来前景仍迷雾重重

1.tpp协议意义重大。经过五年多的谈判,来自亚洲和美国的12个国家最终达成了tpp协议。这是一项雄心勃勃、充满争议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近年来最大、最深入的多边贸易协定。缔约双方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40%。如果tpp真的能像美国首席谈判代表迈克·弗罗曼(Mike froman)所说的那样,为亚洲贸易“制定交通规则”,那么tpp将不再是一项普遍的自由贸易协定。弗罗曼办公室的官员预测,tpp生效后,美国将有18000个税目享受零关税待遇。然而,tpp国家的关税水平已经很低,关税削减不是tpp最值得称道的部分,但更重要的内容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人权益、环境保护等的最低标准。例如,所有tpp签署国必须遵守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人权益的基本原则。同样,如果一个tpp成员国未能遵守环境保护条款,其他成员国有权启动针对该国的tpp争端解决机制,并要求其予以纠正。Tpp还包括禁止偏袒国有企业的条款,这对越南、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让步。

《经济学人》:TPP协议达成意义重大,未来前景仍迷雾重重

其次,美国和日本的领导人互相庆祝。两位国家领导人特别高兴地看到tpp协议达成。一个是奥巴马,另一个是安倍。对奥巴马来说,tpp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证明了美国正在重返亚洲,这传达了美国对亚洲的持续承诺,表明美国无意屈服于中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成功地争取到美国盟友加入AIIB。这深深刺激了美国,迫使美国无论如何都要达成tpp协议。对安倍来说,tpp协议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帮助他射出“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重振日本经济。日本的重要利益集团,如农民,这次不再是政府保护的宠儿。目前,日元相对疲软,tpp可以进一步为日本出口商打开美国市场。这绝对是日本应该庆祝的事情,它的国际影响力不应该被低估。毕竟,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tpp成员中的其他富裕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拥有小得多的芯片。每个国家都努力从美国获得更多利益。澳大利亚成功地将生物制药的保护期从美国倡导的12年缩短到了8年。加拿大保留了大多数农产品的配额制度,只有有限的农产品进口享受免税待遇。新西兰乳制品获得了更好的市场准入待遇。

《经济学人》:TPP协议达成意义重大,未来前景仍迷雾重重

第三,协议的批准面临许多障碍。由于谈判是以严格保密的方式进行的,tpp的影响仍有待观察。秘密谈判的目的是促进各方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而不招致国内批评。然而,这引起了各国工业界的严重关注。该协议的30个章节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在世界范围内翻译和出版。然而,缔约国的立法机构现在必须开始审批程序。在日本,执政的自由民主党拥有多数席位,批准tpp不成问题。加拿大的情况有点复杂。本月19日,加拿大将举行一次势均力敌的大选。在三个主要参与政党中,有一个明确反对tpp,指出tpp将剥夺加拿大农民的就业机会。最大的困难将是美国国会。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有90天的时间来讨论最后的投票结果是“是”还是“否”。尽管共和党支持自由贸易,并在国会两院占据多数席位,但在tpp的好处上存在分歧。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Trump)指出,tpp是“对美国商业的攻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拒绝支持tpp,尽管他没有直接表达。

《经济学人》:TPP协议达成意义重大,未来前景仍迷雾重重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经济学人》:TPP协议达成意义重大,未来前景仍迷雾重重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