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0字,读完约6分钟

经过测试,纯净水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水,对人体无害,可重复使用

电话的另一端是-30℃的呼伦贝尔。北药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该公司环境保护部经理于晓峰高兴地告诉记者,由于超滤净化系统的支持,该国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企业将能够确保3月初的生产。

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又黑又臭的造纸和制浆废水不断从普林斯造纸公司输送到可达水务公司。经过预处理、膜过滤、蒸发和结晶,它变成了涓流和可循环利用的工业盐和干泥。每天4万吨的设备已经稳定运行三年多了。

这一切的背后是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团队展示的“零排放”技术。

《公约》的背后是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间的争论。

启东,一个长江入海口的小镇,三面环水,盛产水产品。

五年前,当江苏王子纸业公司将制浆废水排放管道建设的消息传到启东时,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普通人开始担心制浆废水对生态和近海捕鱼的影响。

人们认为造纸废水直接排入海洋,污染环境,危害生态,破坏渔业资源。然而,在工业中,造纸和制浆废水经处理后直接排放到海里是一个国际“惯例”。普林斯公司是世界第三大造纸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采用相同的工艺和处理方法。

专家说,包括造纸工业在内的许多工业项目对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尽管它们已经达到了排放标准。从长远来看,它们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水体不堪重负。这是发展与保护、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

为了帮助地方和企业走出困境,南京工业大学徐南平院士领导的膜科学团队主动承担起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国内外工业普遍认为制浆尾水零排放是不可能的."项目实施者,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杨刚教授说。

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一天24小时、一天24小时无条件运行,将制浆废水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中水、工业盐和干泥,实现废水的充分回收和利用。

制浆废水的“零排放”不是噩梦

"要实现“零排放”,科学地锁定制浆废水的成分是非常重要的."杨刚表示,由于制浆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比研究小组预期的要差。

过去,处理造纸和制浆废水有三大技术障碍。第一,成分复杂,有300-600种物质,特别是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木质素、短纤维等。,容易造成污染和堵塞纳米过滤膜,必须在3个月内更换,成本极高。其次,它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这使得脱水不完全,副产物盐不能结晶。第三,预处理过程中气味难以控制,影响环境。

在对水样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该团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技术。

该装置的工艺分为三个过程:预处理、膜集成和蒸发结晶。每个过程都包含许多复杂的技术和过程,它们是紧密联系和不可或缺的。例如,在预处理中,研究人员采用生物膜降解技术,不仅可以去除异味,还能有效解决滤膜的污染堵塞问题。

膜集成是关键环节,占处理水的90%以上。通过膜材料的特殊“筛”,大部分好水被过滤掉,这是实现零排放的重要保证。最后,过滤后的纯水化学需氧量小于3,电导率小于150,优于自来水。

此时,成千上万吨待处理的废水中残留着数百吨高盐度水。该团队采用机械再压缩蒸发结晶技术实现有效结晶。前来购买的精细化工厂无法相信这种闪闪发光的工业盐来自制浆废水。

最后,剩余的干泥浆含有钙、镁等成分,用于建筑工程,既经济又安全。

3个月完成设计,6个月完成施工安装,一年实现试运行。看似“天方夜谭”的世界级问题已经解决了!

“水环境”政策迫使工业废水零排放

“到2020年,全国年总用水量将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将分别比2015年降低23%和20%。”

去年底,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全面实施水资源总量和强度的双重控制。与此同时,环境保护部即将启动造纸污染排放许可制度的试点项目。

这意味着无论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只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新上纸业、医药化工等大型项目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政策和技术壁垒。

"我们刚刚签署了一个比普林斯纸业大几倍的项目,这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杨刚告诉记者。

湖北黄冈晨鸣造纸厂总投资280亿元,年产粘胶纤维25万吨,每天排放废水10多万吨。

"本项目制浆废水水质较差,硬度较高,杂质较多."杨刚说,由于污染控制的限制,这个大型项目已经成为命运多舛。正是因为王子纸业项目的成功先例,另一方前来寻求帮助并转危为安。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焦虑反映了政策的强大压力。在长江经济带和北方缺水地区,将对水资源的取水和排污实施更加严格的措施,以缓解当地经济总量增加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的压力。

南通瑞达公司负责人表示,每吨中水的运行成本约为5元,与当地工业用水价格相当。在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后,由于水价低、水质好,这些中水成为企业争夺的热门话题。仅普林斯公司每天就抽取12,000吨再生水。因此,该公园每年可节约2000万吨水,减少向水体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分别为1500吨和400吨。

然而,当北方制药投产时,其自身的发电厂将需要以8-12元/吨的价格开采大量地下水。制药废水处理后,每天产生1万吨中水,吨运行成本低于5元。废水处理原本是一项“亏损业务”,现在却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零排放”技术不仅释放了大量的环境容量指标,还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徐南平表示,近年来的成功实践给了他们解决几乎所有工业废水处理问题和实现完全零排放的信心。如果地方政府能够下定决心推广这项技术,它将在中国乃至世界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记者张晔)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工业废水“零排放”不是神话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