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29字,读完约2分钟

人民日报上海6月8日电国际学术期刊《科学》8日在网上公布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课题组关于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首次揭示了在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过程中,脂肪酸是植物向菌根真菌转移碳源的主要形式,并发现脂肪酸作为碳源营养在植物与白粉病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项工作主要由蒋博士、博士生王万笑、谢等完成。在研究员王二涛的指导下。科技部973青年计划、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点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获得了资助。菌根共生是自然界中最广泛的共生形式。植物可以通过与菌根真菌共生从土壤中获得磷、氮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将大约20%的光合作用产物转移到菌根真菌中以供其生长。每年大约有50亿吨的光合作用产物被菌根真菌固定在土壤中,这对碳和氮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自从1882年发现菌根共生以来,糖一直被认为是碳源营养的主要形式。然而,王二涛的团队通过稳定同位素校准实验首次质疑了这一传统理论。他们发现植物宿主的脂肪酸合成是丛枝菌根真菌共存的必要条件。植物基因合成的一类特殊脂肪酸分子通过植物转运体直接传递给菌根真菌。该研究系统揭示了脂肪酸是光合作用碳源的主要运输形式,对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碳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植物和病原真菌的相互作用中,病原真菌与宿主植物竞争脂肪酸作为其生长的碳源,从而感染植物并导致作物减产。减少脂肪酸的运输可以有效抑制病原真菌的致病性。(江)

《人民日报》(第12版,2017年6月9日)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