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2字,读完约3分钟

一个奇怪的现象打破了种植分布的模式——来自北京农林科学院的新鲜糯玉米没有在农村定居,而是在越南的城市工业园区定居。

“软、香、糯的味道、饱满的谷物外观和即食的新鲜食品的好处受到当地城市年轻人的青睐。”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石亚星告诉《科学日报》。2016年,“金科诺2000”鲜食玉米在越南各城市种植了100多万亩,占越南糯玉米种植面积的50%以上。

在越南狭窄的土地上,玉米分布在北部和南部的各个村庄。丰富的降雨、强烈的光照、适中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资源使玉米成为自17世纪引入越南以来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应该种植在国外很远的地方。它们不仅不应对当地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还应“量身定制”以满足当地社区的实际需求。”石亚星告诉《科技日报》,“京科糯2000”不仅在越南广泛推广,还在韩国通过了审定,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现在最好食用新鲜的糯玉米,它没有长期储存谷物的效果。韩国、越南和其他地方也喜欢软糯食物,这满足了当地人的需求。”

北京农林科学院播种“一带一路”

糯玉米在国外播种。三名来自越南的技术人员也将于今年7月来北京农林科学院参加种植方法短期培训。“合作不仅仅是单向的技术输出,”北京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桂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播下的种子就像一座沟通的桥梁,扩大了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良种质资源的影响。”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种子播到海外时,培育它的专家自然是在天堂。2013年,当好消息从5000公里之外传来时,“京麦7号”在巴基斯坦普及开来,当地收成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北京农林科学院小麦专家赵昌平兴奋地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广泛推广和商业化的杂交小麦品种。”

赵昌平的杂交小麦不仅在巴基斯坦广泛推广,还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成功试验。特别是在巴基斯坦建立了200多个“北京小麦系列”杂交小麦示范点。大规模生产可以使产量平均提高30%以上。初步建立了以巴基斯坦为核心的国际杂交小麦实验示范网络。

鲜食糯玉米和小麦的海外营销只是北京农林科学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缩影。李成桂介绍说,除了玉米、小麦和其他粮食作物从国外蜂拥而至之外,学院开发的优质蔬菜品种也在国外展示了它们的风采。黄瓜种子销往俄罗斯,油菜籽销往马来西亚,西瓜种子受到埃及的追捧,一些优质蔬菜品种已经出口到美国、日本、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等20个国家。

北京农林科学院播种“一带一路”

种子传到了国外,服务技术也没有落后。自2004年以来,北京农林科学院的温室控制器、灌溉智能控制终端、精准农业遥感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等技术产品已出口到以色列、加拿大、英国、越南等国家。自2010年以来,智能农业国际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一带一路”路线沿线许多国家的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高华说,作为首都的农业和林业研究所,它应该在支持“一带一路”农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它将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优势,整合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北京农林科学院播种“一带一路”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