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伦敦3月25日电:采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深化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费希尔

新华社记者张金晶

中国博物馆充满活力,近几十年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令人振奋。这是伦敦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奇·菲舍尔对中国博物馆的印象和评价。

费希尔最近在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大英博物馆与中国的博物馆建立了各种合作关系。随着2018年中英关系进入深化的“黄金时代”,英国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也希望加强与中国博物馆和文物专家的合作,共同探索如何让更多人更好地“共享世界文明”。

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费希尔说,中国的许多博物馆,像大英博物馆,都是“百科全书级”的博物馆。“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短短几十年内创造了如此多的博物馆,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博物馆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他说,每年都有中国同行来大英博物馆进行长期或短期的交流与合作。“他们带来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帮助我们进步和提升。”

他认为,两国博物馆合作的关键在于让文物保护专家和博物馆管理者有机会一起工作,一起研究和探索彼此的历史和收藏。为了未来的发展,双方应该在加强沟通和从共同利益出发方面分享知识和技术。

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我们非常渴望与中国观众分享我们的收藏。一方面,中国游客现在是大英博物馆最大的单一国家旅游团体,我们迫切需要提高中国游客的参观经验。”“另一方面,大英博物馆近年来成功地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举办了联合展览,参观者人数创下了纪录。”

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这些现象的背后,离不开两国专家在研究和技术方面的长期深入合作。”菲舍尔说。

作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万游客。费希尔认为,像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世界级博物馆一样,大英博物馆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激活文物,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共存。

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他说,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文化也有差异,但没有好坏之分。优秀的博物馆必须是文化跨越国界共享的地方。应该允许展品跨越时间和空的界限,展示世界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共性。只有这样,来自任何国家的游客才能被感动并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他认为,如何揭示这些共性,使其易于理解和接触,甚至与观众互动以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将是全球博物馆需要共同面对的“伟大而美丽”的挑战。

费希尔从2016年4月开始负责大英博物馆,并承担了全面改造这座历史博物馆的重任。

大英博物馆有大约800万件永久藏品,其中目前只能展出5万多件。改造项目预计将持续10年或更长时间。其中,“何鸿卿爵士中国及南亚馆”(中国馆)率先完成了一年多的装修,并于去年年底全面向公众开放。

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费希尔认为,“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技术”,要想持续生存,就必须持续发展。因此,他希望借助先进的技术,尤其是数字媒体,对藏品进行“重新思考和展示”,从而建立一条更合理的展示线,“突出文化发展的连续性”,让展品讲述更连贯、更吸引人的故事。

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在他看来,中国馆的改造是体现这一理念的“重要的第一步”。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中国在海外丢失的最大的文物。费希尔说,中国馆是整个博物馆参观人数最多的展厅之一,其地位非常重要。为了反映历史的深度和连续性,一些当代中国艺术品被添加到翻新后的中国馆的展品中。

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谈到对新博物馆的满意,他说他非常喜欢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展厅,但他也感叹:“没有人能完整地展示中国的历史,它太广阔、太丰富、太多样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为游客提供接触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途径。”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专访: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访大英博物馆馆长菲舍尔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