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9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圣地亚哥1月22日电摘要:建设一个“中国与拉美携手横渡太平洋”。

新华社记者崔党旗倪瑞杰

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论坛第二次部长级会议22日在智利圣地亚哥闭幕。会议通过了《圣地亚哥宣言》、《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合作联合行动计划(优先领域)》(2019-2021年),特别通过并发表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

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和拉美在这次会议上就“一带一路”问题达成了政治共识,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勾画了新的蓝图,开启了中国和拉美全面合作的新篇章。

形成共识

“一带一路”一直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注的一个倡议,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介绍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与会国的热烈响应,双方就此达成了政治共识。

近年来,中拉关系发展迅速,为中国和拉美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与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建立了双边自由贸易区,与许多地区国家达成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安排,并签署了能力合作协议。

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中国和拉丁美洲在建设一带一路方面仍有很大的合作需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是新兴的发展中区域。各国都在追求发展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想,都制定了具有宏伟战略眼光的发展规划。中国和拉美需要在更高层次上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中国和拉美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将是双方走向美好未来的“金钥匙”。

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积极参与

与会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代表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并愿意积极参与。

智利外长穆尼奥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他说,现在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入拉美的最佳时机,拉美有更好的条件,可以实现“一带一路”向拉美的延伸。

牙买加外交和贸易部长约翰逊·史密斯说,“一带一路”是一个有远见的发展计划,可以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发展计划结合起来。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项目是中国在牙买加投资的一个重要案例。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牙买加愿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阿根廷中国问题专家帕特里西奥·朱斯托(Patricio Giusto)认为,拉美国家热衷于参与“一带一路”,支持自由贸易、希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能力是重要原因。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艾丽西娅·巴尔塞纳说,拉丁美洲非常有兴趣参与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她呼吁拉美国家共同努力,抓住中国和拉美“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推动两国在贸易、投资、高科技、农业和畜牧业等领域的合作。

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广阔的前景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和拉美在许多领域优势互补,建设“一带一路”的前景广阔。双方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产能等领域的合作将迎来新的机遇。

在这次会议上,中方建议中国和拉美共同建设一个一体化的大联通,培育一个开放互利的市场,建设一个独立先进的大产业,抓住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开展平等互信的大交流。

为落实具体合作措施,首先,中国和拉美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和互联互通,形成一条横跨太平洋、连接拉美和亚洲的重要通道。中国将支持拉丁美洲建设重要通道,如两洋铁路和两洋隧道,并开辟更多的海上和空中国航线。

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第二,中国将促进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并在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培育一个拥有20亿人口的大市场。中国欢迎拉美国家积极参与今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第三,中国和拉美也将加强能力合作。中国和拉美将共同建设物流、电力和信息三大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共同作用,拓展资金、信贷和保险三大融资渠道,支持拉美尽快建成独立、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此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还将连接拉丁美洲,双方可以在航空、空航天、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中建设中国-拉丁美洲在线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中国和拉美也将促进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人文交流。

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谢说,虽然中国和拉丁美洲相距遥远,土地不可逾越,可以使中国和拉丁美洲携手发展。“一带一路”将给携手发展的中拉命运共同体赋予新的内涵,“一带一路”的全面对接将开启一个推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时代。

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中拉将推动双边合作的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为中拉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前景。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综述: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跨越太平洋牵手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