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3字,读完约3分钟

一次中国之行打破了作者对发展中国家的偏见。不久前,当我去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采访时,我最初持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我小时候在印度,成年后几乎一直呆在英国。我想我非常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生活。从数据来看,作者也认为中国肯定更像印度。2016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000美元——比英国(约42,000美元)更接近印度(约6,600美元)。我原以为中国的火车和地铁会比印度的更现代化,但它们也很乱。客户服务更有礼貌,但也很烦人。换句话说,在所有方面,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美记者:中国之行打破我之前的偏见

然而,作者错了。我在中国的两周经历让我感觉和我以前去过的任何富裕国家都没有什么不同。作者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现代地铁、高速列车,甚至快速短途上海磁悬浮列车都可以使用移动网络。即使你在这里迷路了,那也是因为没有翻译的路标,不像印度,那里没有路标。餐馆、购物中心和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有时似乎很忙,但毫无例外,他们都很有礼貌和效率。

美记者:中国之行打破我之前的偏见

作者对中国的错误看法可能部分归因于他的无知。麦肯锡上海办公室主任乔纳森沃策尔(Jonathan Wortzel)认为,其余的可能是学者和智库的偏见导致了错误的观点。他写道:“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30年的经验表明,过去对中国的片面看法与现实相去甚远。”

美记者:中国之行打破我之前的偏见

我在中国的时光让我想起了一个印度朋友的话。当时,作者问这位朋友为什么要搬到英国。他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按规矩来的。”他是印度人,已经在英国住了将近十年了。我非常了解他。在英国,公共汽车和地铁将会准时运行,司机将会遵守交通规则,警察在登记公民报告前不会索贿。日常生活不像在印度那样累人。在我看来,中国大城市的生活和英国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中国的基础设施更好。

美记者:中国之行打破我之前的偏见

经济学家将中国列为发展中国家,以表明它仍处于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中。然而,即使是专家也承认很难定义中国。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China Research Center)副总裁比约恩康拉德(Bjorn Conrad)表示:“从东部沿海的明亮城市来看,它是一个发达国家,而从西部的贫困地区来看,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看看星巴克的数量或识字率,它是一个发达国家;从人均医生数量或农业人口比例来看,这是另一个发展中国家。”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往往是负面的。这可能会导致许多人对那里的日常生活有错误的看法。作者认为,这些矛盾进一步说明了西方人实地访问中国的必要性。如今,许多人强调走出自己的信息泡沫,意识到我们习惯的文化的优点和局限性。预订飞往东方的航班是很好的第一步。(作者阿克塞特·拉迪,乔衡译)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美记者:中国之行打破我之前的偏见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