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福州11月6日电(记者林超严玉妍)“古人很可能在5000多年前就沿着‘史前海路’在黄海和东南沿海水域频繁开展海上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在2日至6日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举行的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研讨会上说。

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史前海路”的推断来自于福建南山遗址新发现的炭化谷米。赵志军说,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认识到种植水稻和谷子是山东半岛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没有证据表明陆地从山东半岛传播到福建沿海地区,剩下的可能性只有通过海洋。”

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赵志军说,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结合近期东南沿海其他遗址的考古成果,使得“史前海路”的使用成为可能,这曾经只是一个假设:大约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沿着东南海路进行交流,将北方文化介绍到海峡两岸地区,比以前学术界认为的古代人海上交流早了近一千年。

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史前海路”理论也能解开困扰学术界多年的“台湾史前粟源之谜”。作为台湾新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址,台湾大库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小米,但对于这些小米的产地却没有合理的解释。

台湾考古学家臧振华说:“如果大屯坑的谷子也来自山东半岛,那么台湾和山东的陶器特征就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果是福建产的,以前在福建没有发现同一时期的小米。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大屯坑的小米很可能来自夏海对岸的福建。”

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洪说,南山遗址的新发现为我们还原了这样一个历史场景:大约5000年前,南山文化的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扩展到沿海地区,同时种植水稻和谷子的生产方式由海路传入台湾,影响了台湾的新石器文化。

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中国东南沿海史前海洋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可能已经超出了学术界以前的认识。臧振华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和海南的史前遗址同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表明台湾海峡至南海的海洋活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较为频繁。“这说明台湾的新石器文化和东南沿海文化应该同时来自同一个文化传统。”

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近年来,台湾学者研究了大陆附近妈祖岛上两块史前人类骨骼的dna。结果表明,这两个史前人类与现代台湾原住民和东南亚一些岛屿群体有着相同的亲缘关系。台湾考古学家陈忠禹说,可以推断,大陆东南沿海可能是最早的南岛语族近一万年来的祖居地之一,“学术界将重新考虑史前人类迁徙的历史和南岛语族的起源。”

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赵志军说,“史前海路”为探索早期台海文化交流和与南岛语言文化圈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那么古人是如何航行的呢?把独木舟绑在一起可以利用潮水吗?古人的航海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需要更多的研究。”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