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6字,读完约2分钟

北京,3月22日,《科学技术日报》-最近,一个由圣母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在美国宇航局开普勒望远镜的帮助下,捕捉到了两颗恒星爆炸的最初几分钟,并首次看到了较大恒星的坍缩核产生的冲击波。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复杂的爆炸,这些爆炸产生了构成人类、地球和太阳系的许多元素。

人类第一次探测到了恒星爆炸的冲击波。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网站,由圣母院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彼得·加那利维奇领导的团队,在过去三年中每隔30分钟就对开普勒从500个遥远星系捕获的光线进行分析。发现的两颗恒星属于“老年”恒星——红巨星。第一个KSN 2011a离地球约有300个太阳,7亿光年,第二个KSN 2011d离地球约有500个太阳,12亿光年。

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2日的一份报告,当恒星的燃料完全燃烧后,它们将爆炸并坍缩成核,形成超新星,比它们所在的银河系其他部分更亮,并将持续发光数周。人们早就知道超新星爆炸,但对其早期阶段知之甚少。该校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布拉德·塔克博士说,这就像原子弹的冲击波,只是更大,没有人受伤。

当超新星的核坍缩成中子星时,能量以每秒30,000-40,000公里的速度以冲击波的形式从核上反弹,导致核聚变和产生重元素,如金、银和铀。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网站,研究人员只在较大的超新星中检测到冲击爆发,而在较小的超新星中没有。他们推测较小超新星周围的气体可能屏蔽了冲击波爆发。美国宇航局称这一发现是天文观测的“里程碑”。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观察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多地了解宇宙的大规模结构,以及恒星的大小和组成如何影响它们的早期爆炸死亡。塔克说超新星产生了铁、锌和碘等我们赖以生存的重元素。可以说,我们正在探索人类是如何产生的。

这项研究的结果将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人类第一次探测到了恒星爆炸的冲击波。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