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65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医生两次乘坐国际航班救人

吴晓波在来回途中救了两名生病的乘客,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

吴晓波(右一)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救出了脑梗塞患者

吴晓波在他平常的工作中

在过去的国庆假期,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吴晓波和他的妻子乘坐国际航班探亲。在往返途中,他们两次救出突发疾病的乘客,并被网民称赞为“三万尺无白大褂医生”。

海外航班遭遇乘客突发“脑梗塞”

9月29日,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吴晓波一行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美国。在这架飞机上,他救出了第一个3万英尺高的病人。

如果不是因为他儿子的自发性气胸,吴晓波是不会乘这班飞机去洛杉矶的。

“他在美国学习了五年,我一共去了两次,一次是今年五月的毕业典礼,第二次是他生病出院的时候。”吴晓波告诉《新京报》,这种状况的后期维护非常重要,他和妻子这次去探亲,主要是看儿子的恢复情况。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十一”黄金周已经是吴晓波一年中最长的假期。作为胸外科副主任,他几乎每天都有手术,“他很少请假”。

在飞机向医护人员广播的五分钟前,吴晓波还在躺着,回顾着假期前刚刚结束的整个手术过程。听到广播后,他立即离开座位,来到乘客侧。

他是这趟航班上唯一的医生。

乘客是一名五十多岁的华裔男性,突然出现呕吐症状。他周围的大多数人认为乘客只是“吃了他的胃”或“胃不好”,这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吴晓波握着病人的手,问他“怎么了”。他定期接受听诊器和血压计检查。当吴晓波发现病人口齿不清,神志不清,右手“不能用力”,右半部“不能动”时,他初步判断病人不是普通的呕吐,而是脑梗塞。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如果脑梗塞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留下后遗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吴晓波看了看手表,离他到达洛杉机还有几个小时。然而,飞机上的急救物品清单只包括简单的糖水、盐水和治疗心脏病的急救药物。他试图用“不流利的英语”向乘务员解释,“病人需要尽快下飞机接受治疗”。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飞机离最近的旧金山也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在抵达旧金山之前,吴晓波将病人的身体弄平,给他穿上衣服以保持体温,并在飞机上用简单的氧气瓶给病人输氧。

最终,飞机晚了两个半小时抵达洛杉矶,机舱里的所有乘客,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没有不满意。

营救回国途中晕厥的乘客

10月10日,吴晓波又一次听到广播里说要在飞机上寻找医护人员探亲和回国。他再次站起来,第二次参加了急救。

"病人是一名年轻的中国妇女,初步诊断为短暂性晕厥."像上次一样,吴晓波用听诊器和血压计对乘客进行了简单的检查。从心率和血压来看,乘客们没有遇到大麻烦。

在询问了乘客的丈夫后,吴晓波了解到,这些天他们旅途劳累,飞机飞得很高,而空的机舱很小,这使得乘客们“突然晕倒”。

吴晓波要求机组人员将乘客带到空房间较大的空乘休息室,并给乘客口服糖和盐水,乘客逐渐康复。

吴晓波告诉《北京日报》,当时,病人的丈夫焦虑万分。除了安慰病人,吴晓波还反复安慰丈夫:“没什么大问题”,“别太紧张”,“休息一下真好”。

“当我脱下白大褂的时候,我还是个医生”

令吴晓波难忘的是,海外航班上的美国空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干得好。”令吴晓波惊讶的是,返程航班上的空姐特意送了他一个果盘作为感谢。

“穿上白大褂,我是医生,脱下来,我还是”。吴晓波说他只做了他应该做的,但他尽了最大努力,尽管飞机上条件有限,设备不足。

当天下午,吴晓波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医生是仁者,仁者,仁者,仁者。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不仅要减轻病人工作时的痛苦,还要随时需要我们。也许飞机上没有条件为病人做进一步的治疗,但我们的存在至少可以为病人做一些临时的治疗,为病人赢得有利的时间。我们的存在至少可以平息病人及其家属的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稳定包括机组人员和一些乘客在内的人们的情绪!我想“我能”!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没有穿白大褂的医生,在3万英尺高的空,正在与时间赛跑来帮助病人,同时,他也试图克服内心对空.身高的恐惧

“我很少坐飞机,所以如果我能乘坐地面交通工具,我就不会选择高空航班”。吴晓波说,当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时,他听到了广播,他摇摇晃晃,但当他认为他是飞机上唯一的医生,他采取了稳定的步骤。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对话

吴晓波:如果他没有及时获救,他的生命将会有危险

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吴晓波在赴美探亲的往返行程中两次救出突发疾病的乘客,被网民们誉为“三万尺无白大褂医生”。17日下午,吴晓波在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说,救人是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他认为最值得“表扬”的应该是空乘人员和乘客。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北京日报:你的医生生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每年做几次手术?

吴晓波:我大学毕业,进入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我的职业生涯已经28年了。大约从2007年开始,我就一直负责专门的食道手术,每年我都要做300多套。

《北京日报》:既然你是胸外科中专门从事食道手术的医生,你对其他病人的判断和急救有信心吗?

吴晓波:急救是我们医生最基本的技能。判断和治疗其他疾病是我们的综合技能。在研究阶段,我们都需要各种学科的轮换和实践,所以我们不缺乏对其他疾病最基本的判断和治疗经验,所以病人应该信任每一个医生。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北京日报: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救人时,病人情况危急。你考虑过是否会有危险吗?

吴晓波:病人的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他得不到及时治疗,他的生命将会有危险。但正因为如此,我当时没有时间考虑其他问题,更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安全。当时,他下飞机后就失去了联系。到目前为止,我仍然关心病人的病情,但我也相信他在接受及时治疗后可以康复。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北京日报:当建议让病人“尽快下飞机接受治疗”时,你知道飞机紧急降落的紧急措施吗?

吴晓波:当时我不明白,但是从病人的角度,从医生的角度,我提出应该尽快治疗病人。当时,机组人员听了我的建议,迅速联系了空航空公司,并决定在旧金山附近着陆。

后来,我了解到专业医生在飞机上进行紧急救援并不常见。在乘客突发紧急情况下,机长通常会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如紧急降落、申请临时空专用航线或继续飞行。

《北京日报》:你觉得来回飞行时两次救人的经历怎么样?

吴晓波:这都是我的工作。但我不应该是这次经历中最值得称赞的人,而是空乘人员和乘客。当空乘人员看到乘客突然生病时,他们立即为病人找医生。乘客们也积极配合救援,并表达了他们对飞机延误的理解。这是这次经历中最“积极的能量”。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北京日报》:你认为救空高的人和救医院里的人有什么区别?这让你感觉更充实。

吴晓波:救人和在医院救人都是为病人服务的,这让我有一种成就感。不同的是,在医院救人就是经过多次治疗后实现病人的逐步康复,最后病人得到很好的治疗,我们作为医生也很高兴。高空救人可能只有一次机会给病人紧急援助。如果我们能帮助病人及时度过难关,我们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这个小组/见习记者刘婧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中国医生国际航班上两度救人:救死扶伤是应做的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