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6字,读完约4分钟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9月19日报道称,“中国和德国站在全球变革的前沿,在通信、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创新和一体化方面做得最好,而美国在这一重大变革中却落在了后面。”《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DC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最近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的电话采访时表示。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继几个欧洲国家宣布暂停生产和销售燃料汽车后,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开始暂停传统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与此同时,主要汽车制造商感到全球汽车工业和能源结构的重大变化即将到来,并宣布了自己的电动汽车计划。这一系列变化引发了全球震惊。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里夫金在一次独家采访中说,新一轮全球变化已经到来。人类今天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扩大,不能依靠今天的技术和认知从根本上解决。只有通过新能源、新通信技术和新交通物流技术推动的社会变革,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化解矛盾,实现突破性增长。里夫金认为,在这股浪潮中,中国和欧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中国和德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你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怎么样,比如中国的各种技术变革和工业变革等等。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全球变化浪潮?”

里夫金说,“这是真的!”里夫金说,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依靠互联网升级的工业革命,你称之为“互联网”。类似的事情正在欧洲发生,欧洲称这种变化为“智能欧洲”。

今天,世界正在经历类似于19世纪和20世纪的巨大变化。交通、能源和交通不仅在不断创新,而且相互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数字互联网技术是引爆这场革命的关键技术,就像蒸汽机和电力在头两次革命中发挥了作用一样。再加上日益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数字化和自动驾驶交通技术的提高,毫无疑问,人类将在下一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我的观察是,中国和德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为什么是中国和德国,而不是美国?

里夫金说,我们当然熟悉工业4.0的概念。这一全球变革浪潮始于德国,并在欧洲倡导“智能欧洲”的概念。不久之后,中国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然后他们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创建了自己的超级物联网,并通过互联网通信将数字技术与可再生能源互联网相结合。我仔细观察了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可以说,中国和德国是世界上通信、能源和交通领域创新、融合和发展的最佳地区,中国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使其有能力引领这一趋势。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为什么中国和德国走在前列?里夫金认为,这是因为两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新一轮全球变化的兴起以及它将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所以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和物流,新能源的推广,数字生态互联网的建设等等。适应这种变化所需要的,并不是由单个公司单独完成的,国家权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国家力量不仅可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制定规则,让企业走到一起。尽管欧洲仍处于衰退之中,而且经常喊穷,但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已经制定了一项7000亿欧元的计划来建设一个“智能欧洲”,欧洲的每个地区都将得到财政支持来完成变革所需的技术设施的改造。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这种趋势在中国更为明显,在中国,“互联网”战略已被写入“十三五”规划。我能感受到中国政府建设以数字战略、可再生新能源和高速铁路为代表的现代交通和物流系统的巨大决心。所有这些都是在下一轮全球变革中无法获得的优势。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特朗普几乎是在倒退,而中国正在为5g时代做准备

关于美国的局势,里夫金说,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根据我的观察,美国在这一巨大变化中落在了后面,它的反应太慢。当然,我想指出,除了加利福尼亚和美国西海岸的一些地方。在加利福尼亚和西海岸,以及美国的其他一些地方,区域性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但是在美国,美国似乎不能这样做。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最初,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落后了。结果,新任命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几乎逆转了历史的进程。他强烈支持每个人继续使用化石能源,比如已经濒临灭绝的石油。里夫金说:“所以我悲观地认为,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至少在未来四年内不会采取任何重大举措。”。

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与此同时,中国普及了最新的通信技术,并在每个地区建立了大量基站,为5g时代做准备。此外,环境问题也促使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想方设法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更不用说交通了,从高铁到自动驾驶,交通正在蓬勃发展。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美经济学家:中德已走在全球变革前列 美国已落后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