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5字,读完约3分钟

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有一个用中国传统工艺制作豆腐的“豆腐广场”,已经传承了三代。1923年,客家人廖波从中国来到印尼,创办了这家豆腐厂,并以最具“中国风味”的工艺创办了“永成”豆腐厂。图为老板娘林秀珍正在照料浸泡和清洗的大豆。林永川

印尼万隆:小小豆腐坊 百年“中国味”(图)

中信。万隆,9月1日:印度尼西亚万隆:晓晓豆腐广场百年“中国风味”

Zhongxin.com记者林永川

中国的“豆腐”,印度尼西亚的“豆腐”,和闽南的“豆腐”发音相同。

“源自中国的豆腐不仅是中国海外华人喜爱的食物,也是土生土长的印尼人。”1日上午,在76岁的中国第二代客家妇女李慧珠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印尼万隆市中心的豆腐加工厂永成豆腐坊。

印尼万隆:小小豆腐坊 百年“中国味”(图)

“豆腐产自万隆,而‘永成’品牌是万隆豆腐中最有名、最好的。”谈到“吃豆腐”,记者们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从繁华的街道到小巷约30米处,是前后店“永成豆腐”的生产和销售场所。

在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展厅里,除了新鲜豆腐、豆腐干、豆腐和豆浆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豆制品。

图为林秀珍介绍她的豆腐产品。林永川

“这些是我们自己的产品,不仅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也适合印尼人的口味。”72岁的林秀珍(音译)是一位老板娘,她一见面就给记者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汁豆腐。

嫩滑嫩滑,有浓郁的豆香味,记者的品味让他回想起小时候经常在中国县城街头巷尾飘来的“豆花豆花”的叫声。

福建福清人林秀珍说:“近百年来,我们的工艺一直坚持古老的中国传统。”

1923年,林修谨的岳父廖波创办了这家豆腐厂,并开始生产最具“中国风味”的“永成豆腐”。

廖波不是客家,在中国豆腐地图上,客家豆腐以其美味的食物而闻名。

图为工人在研磨豆浆。林永川

“当时岳父还在用石磨浆”,指着放在门口的一副石磨工具,林修谨回忆起了一家人的“豆腐历史”。

1968年,林秀珍和丈夫廖接管了豆腐厂。

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很难满足石磨和精炼的需求,豆腐厂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但工艺仍然非常传统。”林秀珍介绍了在自己的豆腐中使用“苦卤”的“美味”秘诀。

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林秀珍(音)说,她很高兴,因为一对孩子继承了自己和丈夫的技能,从事豆腐行业。

图为工人浸泡和清洗大豆。林永川

“我儿子廖兴全在豆腐厂帮忙,现在他准备接我们班。我女儿廖在开了一家豆腐店,专营各种豆腐菜。”谈到这副“豆腐孩子”,林修谨用她的语气表示了满意。

她说她的儿子和女儿创新了很多豆腐产品,特别是根据印尼人的口味和生活习惯开发了很多新产品。例如,豆腐和鱼结合在一起制成“待售豆腐”,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烹饪,如油炸、蒸和油炸,受到当地印度尼西亚人的欢迎。

印尼万隆:小小豆腐坊 百年“中国味”(图)

在林修谨的心目中,这门继承了近百年的工艺。这项事业凝聚了三代人的心血,不仅被别人继承,而且有很大的创新。自然,这是令人满意和欣慰的。(结束)

编辑:文海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印尼万隆:小小豆腐坊 百年“中国味”(图)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