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6字,读完约3分钟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的“海归潮”明显加快。根据2017年归国留学生部际联席会议发布的数据,在华归国留学生比例从2012年的72.38%上升至2016年的82.23%,仅这五年的归国留学生人数就占到了归国留学生总数的70%。

“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向心力:做创业者 不做旁观者

中国需要海归,中国新闻社报道。无论是否回国,历代中国学生的考虑始终离不开“国”这个词。

一个半世纪前,中国第一位归国人员洪榕从耶鲁大学毕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渗透使中国日益文明和繁荣”。在他的指导下,更多的海外学生出国,这影响了现代中国。

20世纪50年代,数学家华,在回新中国的路上写了一封信,说:“梁园虽然好,但不是长住之地。”当时,包括科学家钱学森和邓稼先在内的1000多名留学生回到了经历过战争、极度贫困和虚弱的中国。

“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向心力:做创业者 不做旁观者

许多年后,人们发现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获得者中,有21名是归国人员。

不久前,他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回到了中国。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石也表示,在回国之前,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总觉得有些失落。“我缺少什么?缺少的是回归祖国,缺少对学习的执着,缺少对同胞有直接帮助的成就感。”

“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向心力:做创业者 不做旁观者

事实上,今天,海归也需要中国。除了前人的爱国主义、强国之志、报国之旅、吸引大批海外人才回国之外,还包括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的实现。

欧美校友会会长诸宸曾强调,“要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做一个企业家,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当一些高级人才选择回国时,公众舆论往往称他们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而“毅然回国”。

但是现在,人们的心态更加平等、开放和理性。“回归祖国”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因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人才争夺创新和创业的沃土。

“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千人计划”国家专项专家王晓鹏表示,在全球宏观经济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支持。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正在通过“双创新”、改革大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向心力:做创业者 不做旁观者

中国国力的增强、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人才磁铁”效应更加明显。这就是这次大规模“海退潮”的深刻背景。

中国官员明确提出“汇聚世界人才,用好人才”的理念,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体系,国家、地方和用人单位纷纷推出人才引进项目,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政策便利。

“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向心力:做创业者 不做旁观者

据统计,自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的人才引进项目引进了5万多名高层次人才,2016年引进的教授级人才数量是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引进总量的20多倍。

对于其他归国留学生,中国也出台了优惠政策,尽力解决他们在“学历认证、就业安置、子女入学、政策待遇”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347个留学人员创业园,有2.7万多家企业入园,7.9万名留学人员在园区创业。

“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向心力:做创业者 不做旁观者

起初,为了获得新知识和挑战自我,国际学生选择出国“镀金”;现在,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事业,他们决定回到重启。通过新世纪以来的新一波“海归”,我们可以看到广大海归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也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世界上的标杆效应。

“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向心力:做创业者 不做旁观者

(编辑:泽勤)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向心力:做创业者 不做旁观者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3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