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8字,读完约3分钟

2013年,国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这个词很快成为了讨论的热门话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节点,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一个以煤炭为基础,以煤炭为动力的地区,在不再单纯依靠资源开发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全面的经济社会转型,更好地造福人民生活?石拐区重新审视地域形势,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之路,实现涅槃重生。

雪松:石拐区以“一带一路”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日前,中国经济网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区委书记雪松,介绍了石拐区在“一带一路”经济文化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措施。

把握“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打造五大当代文化旅游

内蒙古包头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而石拐区位于湖宝鹅金三角的中心,是湖宝银鱼经济带的桥头堡,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有所作为,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添砖加瓦。”雪松说道。

作为湖宝银鱼经济带的石拐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最具代表性的是现有的五当召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正在全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武当文化遗产的传承尤为突出。作为石拐区“一轴三核”联动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作为包头市建设大型文化城市和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14个旅游品牌景区,如何推进五当召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石拐区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雪松:石拐区以“一带一路”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雪松表示,“近两年来,石拐区把发展五当召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支点,累计投资17.6亿元。全区着力打造“硬件”和“软件”并重的国家“5A”级景区,使之成为包头市重要的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和北疆独特的旅游度假休闲旅游基地

生态区科学发展重在民生

雪松告诉记者,“生态站立区”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植树,而是一个贯穿第一、二、三产业的“大生态”概念,用生态来指导整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先后实施了一批惠民工程,包括植树造林、封育禁牧、环境综合整治等。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石拐区的天空变蓝,山变绿,水变清,使普通人能够呼吸新鲜空气,饮用干净舒适的水。这也是最大的生计项目,收益开始显现。

雪松:石拐区以“一带一路”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就科学发展而言,石拐区三次产业结构过去为1: 89: 10,发展比例极不协调,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建议重视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西归头新区引进的所有企业都是现代化、绿色、无污染的企业,并紧跟民族产业发展趋势,如互联网加、大数据、金融工程、创新创业、智慧城市、观光农业、大宗畜产品交易、医疗保健和养老等产业。目前,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83:16,效果明显。”雪松说。

雪松表示,未来,石拐区将建成包头市乃至自治区独特的工业金融一体化综合效益区、工业金融一体化示范区、绿色发展先导区、智慧文明新城,成为包头的后花园。到2020年,石拐区将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雪松:石拐区以“一带一路”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