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8字,读完约5分钟

《华尔街日报》1月18日的社论指出,英国首相特里萨·梅(theresa may)在几天前的一次讲话中表示,英国将干净利落地彻底退出欧盟,退出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转而寻求与欧盟谈判一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一举措不仅及时制止了英国“硬英国退出欧盟”和“软英国退出欧盟”之间反复纠缠造成的意识形态混乱;同时,它也避免了英国被欧盟绑架,因此它可以放开手脚,与美国和其他国家谈判双边贸易协定,从而对英国退出欧盟谈判形成制衡。一个干净、完整的英国退出欧盟还可以让英国摆脱欧盟在移民、公司税和许多其他问题上的束缚,放开手脚进行国内改革,并重新定义英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上的特殊地位。

英国决定干净彻底脱欧,美国华尔街刊文点赞

首先,特里萨·梅决定干净彻底地离开欧盟。自去年公投决定退出欧盟以来,“硬英国退出欧盟”和“软英国退出欧盟”的问题已经让英国人民筋疲力尽。周二,特里萨总理可能会结束这场辩论。她说英国退出欧盟将是一个干净完整的英国退出欧盟。特里萨·梅的举动非常明智。她在讲话中表示,英国将放弃欧盟共同市场成员的身份,转而寻求与欧盟签署一项新的全面自由贸易协定。与此同时,英国准备退出欧盟的统一关税联盟,并将与欧盟谈判一项单独的关税协议,以简化货物贸易。

英国决定干净彻底脱欧,美国华尔街刊文点赞

其次,特里萨可能会果断行动,及时制止英国退出欧盟的纠缠所造成的混乱。上述立场导致支持“软英国退出欧盟”的人崩溃。在上周末特里萨·梅的讲话泄露后,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下跌了1%。自2016年6月公投以来,英国同意英国和欧盟必须有某种形式的“分离”。特里萨·梅的讲话使英镑汇率反弹。特别是对投资者而言,特里萨·梅承诺将与欧盟达成的任何协议提交议会审议。如果英国留在欧盟单一市场,它必须继续支持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预算,接受布鲁塞尔制定的经济规则和欧洲法院的管辖权,并在政治上不可接受的外国移民问题上做出让步。那些支持留在欧盟单一市场的人认为,这些让步是值得的。但是英国选民不这么认为,他们的声音必须得到尊重。许多英国领导人没有从选民的反对中吸取教训,而是认为他们可以在英国退出欧盟谈判中作弊,在英国退出欧盟公投中作弊。许多英国人对这种可能性深感担忧,特里萨·梅必须在清洁和完整的英国退出欧盟问题上发出明确无误的信号。

英国决定干净彻底脱欧,美国华尔街刊文点赞

第三,一个干净、完整的英国退出欧盟将允许英国张开双手,与美国和其他国家谈判贸易协定。在英国退出欧盟谈判期间和之后,特里萨·梅的策略可以防止欧盟肢解英国的对外谈判能力。英国脱离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将使英国能够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重新谈判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和其他国家一直试图与欧盟谈判贸易协定,但他们最多只能达成一项协议。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愿意尽快与英国展开双边贸易协定谈判,并表示这一机会不能浪费。在未来两年内,欧盟不能被允许绑架英国与第三国谈判贸易协定的能力,从而影响英国退出欧盟谈判的进程。英美双边协议可以作为影响英国-欧洲双边协议的杠杆。

英国决定干净彻底脱欧,美国华尔街刊文点赞

第四,一个干净、完整的英国退出欧盟可以避开英国和欧盟。目前,欧盟内部仍有一个声音,似乎是在惩罚英国,并给其他想离开欧盟的成员国一个警告。欧盟想让英国退出欧盟谈判变得极其困难,而欧盟共同市场是它的王牌。但是在欧盟打出这张牌之前,特里萨·梅已经把它拿走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欧盟可以放开手脚,为各自的最佳利益进行谈判,乐于看到彼此的经济成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认为英国是一个巨大的出口市场,英国仍然希望保持其作为欧洲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特里萨·梅在他的演讲中暗示了这一点。她警告说,如果欧盟寻求针对英国的惩罚性协议,这也将对欧洲大陆构成“灾难性的自我伤害”。

英国决定干净彻底脱欧,美国华尔街刊文点赞

5.彻底彻底脱离欧盟有利于英国自身经济的自由发展。对欧盟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英国,它在退出欧洲共同市场后取得了成功,而是欧盟,它无法为受挫的公民提供经济繁荣。英国最终脱离欧盟的原因是欧洲大陆在移民控制、反恐斗争、提供就业和增加收入方面的失败。彻底彻底脱离欧盟也将有助于英国专注于如何实施国内改革以促进增长。正是由于英国退出欧盟进程有可能完全或逐步逆转,一些保守党人畏缩不前,不敢再采取大胆措施,如为欢迎外国投资而设定的税率和为新成立的企业提供的优惠待遇,以使英国成为资本和人才的“麦加圣城”。欧盟希望维持福利国家模式,作为英国留在欧盟共同市场的要价,但英国正在重新考虑它是否能够承受这个价格。换句话说,特里萨·梅告诉英国公民,英国正在进入民主自治的新篇章。英国人帮助发明了这个想法,他们应该擅长于此。

英国决定干净彻底脱欧,美国华尔街刊文点赞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英国决定干净彻底脱欧,美国华尔街刊文点赞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