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84字,读完约6分钟

沙漠、戈壁、盘山路、被困的汽车、瘪胎、沙尘暴,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反政府武装人员……这是苏丹的迈拉山区,达尔富尔问题的发源地。

本月初,中国驻苏丹达尔富尔第14维和工程分队的83名官兵和23辆车,经历了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克服了人员和装备的限制,向迈拉山腹地进行了466公里的远程机动,创造了达尔富尔维和任务史上的多项记录,为后续维和部队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沙漠“陷阱”]

迈拉山,也被称为杰贝尔马拉,是苏丹第二高的山,许多反政府武装派别在此盘踞和藏身。这是苏丹维持和平任务区中最复杂的地区,条件最困难,维和人员参与最少。

今年2月,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达尔富尔特派团将达尔富尔的五个主要维和战区合并为两个,并将占整个地区不到二十分之一的迈拉山地区划分为一个战区。作为第一支维和部队,中国维和工程师奉命从尼亚拉超级营地出发,在迈拉山腹地的格洛镇建立一个新营地。

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领队毕先波队长告诉新华社,466公里在中国可能不算太远,但在撒哈拉沙漠南缘机动不容易,那里热浪滚滚,风沙漫天,沿途地形复杂难行,可以说如履薄冰有很多危险。

出发之初,路上布满了岩石和坑洼,车队走在洗衣板上。如果速度超过每小时10公里,将会非常颠簸,这使得轮胎和底盘无法承受。为了赶时间,车队开得快了一点,结果两辆车的轮胎被锋利的石头割破了,一辆车的气管破了,一个集装箱板房被直接砸成了一堆破木板。车厢里的军官和士兵被摇晃着,他们的内脏都出来了。

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驶进沙漠地区,干河床上的沙巢和戈壁沙漠上的沙梁又细又软,容易被卡住,无法绕行。与普通车辆不同,平板拖车的重量超过10吨,并运载超过10或20吨的建筑机械。一旦它们进入沙地,三分之一的轮胎会被卡住,大部分轮胎在打滑时会被卡住,所以它们根本无法被拖动。

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在路上,它有88公里远,但花了12个小时;其中一根300米长的沙梁花了4个小时才通过。这里有许多沙丘,汽车被困严重。由侧车牵引,绞车牵引,增加轮胎下垫的摩擦力,给轮胎放气,增加地面…最后,拖车上的所有装载机和挖掘机都必须卸载,空,然后在前进之前装载。

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其他重型车辆不能“轻载”,只能向前拖和向后推,一米接一米。每隔十米,官兵们就得钻到车下,把埋在轮胎里的流沙拔出来,否则轮胎只会在滚烫的黄沙中冒烟。

[山区“危险”]

进入山区,两个砾石车辙痕迹是道路,两边要么是荆棘丛或坚硬的岩石。

深沟、陡坡、急弯、窄路、重车,不仅行驶缓慢,而且粗心大意,轮胎会被路边的树桩或尖石割伤。这辆17米长的拖车不能急转弯,所以很容易压坏轮胎。

一辆载着挖掘机的拖车接连爆了六个轮胎,耗尽了其他车辆的所有备用轮胎。当我们到达格洛时,许多车辆的轮胎被刮得面目全非,到处都是洞,随时都有轮胎漏气的危险。

道路艰难,酷热难耐,安全形势更加难以预测。

灌木和丛林无法进入,山谷和洼地的情况不明,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之间交火的报道时有发生。形势是不可预测和无法控制的。

维和官兵全程携带四种真正的弹匣、头盔和防弹背心,也就是说,他们在路上修理车辆时也携带枪支。陪同的友军部队处于全面戒备状态,装载和启封,随时准备应对紧急情况。

毕先波说,车辆都是按战斗编组行驶的,指挥控制都是根据实战要求组织的。每当一辆车抛锚并被卡住时,这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场紧急维修。“每耽搁一分钟,危险就会增加一分,各种紧急情况都将是没有任何计划和脚本的生死训练,一切都将就地处理。”

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指挥小组,在树林边发现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向我逼近!"在最后一天,当行进到一个山地丛林时,从收音机里突然传来先遣队的紧急报告。

守卫友军此前宣布,他们需要在途中通过一段反政府武装控制区,因此他们必须保持警惕,迅速通过。但就在这时,由于连续不断的攀爬,两辆车不得不停下来降温。

“子弹都合上了,武器暂时不暴露,开始前进,注意观察!”毕贤波发布了串口命令。

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友好部队也立即作出反应,立即派一些部队靠近中国指挥车,将所有机枪转向敌人一侧进行警戒,并通过无线电敦促车队:“出发!快走。快走!”

当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靠近时,每个人都踩下油门加速,同时把枪握得更紧,打开保险。在最后一刻,友军开始向空中鸣枪示警,迫使武装人员停止。

卢旺达友好部队告诉记者,当他们第一次行进到格洛镇时,一群武装人员向他们发射了一梭子机枪子弹,他们仍然心有余悸。格洛附近的山上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枪声。

[多个“最佳”]

除了未知的武装威胁,还有意想不到的自然危险。

有一次,一个士兵跑到路边去“解决”他的肚子。当他蹲下来时,他发现一条手腕粗壮的蟒蛇在前方5米的草丛中抬起头来,吓得他提着裤子跑了。之后,一路上,官兵们按照作战要求“上厕所”,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集体“解决”,从不单独行动。

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12天的风中睡眠,4天的高强度演习,8小时的夜间行军。白天,最高温度为40摄氏度,沙漠表面温度超过50摄氏度,驾驶室温度达到60摄氏度以上。十多名官兵轻度中暑。

超过5000米的道路被紧急修建,路障被清除了20多次,34辆汽车被困,24个轮胎被刺破,数百个故障被排除。

11名警卫被替换,5人通过政府检查站,2人遇到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1人穿越反政府武装控制区,穿越的沙丘、河谷和山脉数量无法计算。

每一次经历都为达尔富尔的维和行动树立了先例,每一组数据在维和史上都是罕见的。

3月13日,随着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帜在冉冉格洛斯特山脉升起,中国维和工程部队成功挺进迈拉山任务区。据联合国雇用的随行队长说,这是25年来第一次有一个大团队进入格洛。

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达尔富尔核查团(联安核查团)工程事务负责人朱纳斯评论说:“中国工程师的机动距离最长,驾驶时间最长,车辆最重,克服的困难最多,创造了历史和奇迹。”我非常感谢中国工程师对联合国非洲原子能机构的使命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未来两个月左右,中国工程师将在群山环抱的荒山洼地建设一个长1000米、宽750米的超级营地,完成营地周边防御、住宿生活、照明通讯、排水排污等15个具体项目。,从而为驻扎在各国的友好维和部队提供基本保障。(马)(新华社特稿)

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中国维和工兵远程奔赴达尔富尔新战区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