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9字,读完约3分钟

张月月(右)和潘采夫正在现场谈话

“中国留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英国大学获得高分的“秘诀”是什么……”近日,英国肯特大学副教授张月月携新书《小世界:欧洲学术研究的一个注脚》在三联书店海淀分馆举行读者见面会,并与媒体人潘采夫畅谈留学海外学术研究。

【考动力】他乡与故乡——聊聊留学和国际化

张月月认为,家乡和家乡的区别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身份不同,但我们不必局限于二元思维方式。没有必要在家乡和家乡之间选择,生活方式也不一定与国籍或出生地有关。海外生活经历的重要性在于它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并给我们以我们想要的方式生活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考动力】他乡与故乡——聊聊留学和国际化

出国留学时如何选择学校

针对大家的关心,“准备出国留学时如何选择学校?”对于这个问题,张月月回答:“不要太注重大学排名。作为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满意度。一些学校可能排名不高,但他们可以联系老师更多的时间,并从中受益。例如,虽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排名很高,声誉也很高,但学生满意度的排名每年都不高,因为学生很少见到教授,而且许多课程都是博士生参加的。相反,在一些年轻的大学里,教授们非常注重与学生讨论。如果你想做科学研究,这取决于学校的研究实力和行业声誉。在择校的天平上,‘受欢迎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

【考动力】他乡与故乡——聊聊留学和国际化

当被问及如何对待英国的一年制硕士学位制度时,张月月回答说,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学制,如果他们只想获得学位,一年制是可以的。然而,如果你想继续深造,走学术道路,你应该仔细考虑,因为在一年制下,学习的东西相对较少。

【考动力】他乡与故乡——聊聊留学和国际化

中外教育的异同

在谈到中外教育制度的差异时,张月月直言不讳地说,英国和美国也重视考试,它们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国。然而,中外大学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国外大学以自学为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而中国更注重教学。张月月回忆说,本科生在中国学习,一个学期要修11门课,任务很重。后来,她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虽然一学期只有四门课,但每门课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这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自律性。“在这两种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有着不同的回答方式,中国学生的回答要点清晰明了;英国学生的回答结构相对宽松,将在某一点上进行阐述。”张月月说。

【考动力】他乡与故乡——聊聊留学和国际化

潘采夫提出了英国大学入学的低门槛,但很难毕业。他还提到中国在基础教育的某些方面比英国有优势,最突出的科目是数学。潘采夫的女儿在苏格兰上小学,那里的学制是七年。他的女儿在当地学习,她五年级的数学考试成绩已经达到七年级的水平。后来,我女儿回到中国上中学,在北京感觉比在苏格兰更快乐,因为中国紧张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她获得竞争和超越的满足感,这是英国所不能带来的,英国重鼓励轻批评,学习氛围宽松。在潘采夫看来,中英文教育方法各有优势,应该相互借鉴。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考动力】他乡与故乡——聊聊留学和国际化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