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3字,读完约1分钟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孙子发)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需要多长时间?有多少人面临就业问题?高等教育会比低级教育赚更多的钱吗?大学里有多少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为就业做准备?大学生应该为就业做多少准备?……

图为泰希勒教授在中文版新书首发式上致辞。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泰希勒指出,不同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关系有不同看法,一些国家倾向于培养专业化人才,另一些国家倾向于开展通才教育;一些国家认为高等教育应为就业做准备,另一些国家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批判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每个国家开展研究时都会受到本国传统文化的限制,但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研究进展与现状,不仅能本国丰富研究内容,也能拓宽思维和视野。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为《高等教育与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中文版作序说,泰希勒教授的研究揭示了在向大众化迈进过程中,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再以对某些技能的需要为驱动,更多是怎样才能使高等教育人才与现实工作中的不平等现象相适应。他所提出的“社会需求不平等”已成为被引用最多的口号。 据了解,《高等教育与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中文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包艳华、郭力翻译完成,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北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是德国卡塞尔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合作伙伴,首发新书也是双方合作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 责编:张青津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探索高等教育与就业关系 德国学者专著在华首发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3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