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8字,读完约3分钟

当体育和健康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时,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也成为一种跨领域的追求。智能手镯、手表和其他结合了“智能”和“运动”的产品被称为“可穿戴设备”,并率先进入市场,但也伴随着疑虑。

这些设备真的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吗?各种复杂的数据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公众培养体育习惯?低价和外观是购买的动力吗?

当企鹅智库把他的研究集中在已经购买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身上时,他发现70%的骑自行车的人对他们使用的智能设备非常满意。把跑步和走路作为主要锻炼方式的人也有超过50%的人对智能设备感到满意。在尚未购买可穿戴设备的人群中,跑步者、锻炼者和骑自行车的人位列“最想购买”的前三名。为公众体育人群购买步行和打球等可穿戴设备的比例分别达到46.1%和43.6%。

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价值有待挖掘

如今,100元以内的智能手镯有很多选择,但只以低价吸引用户是不明智的。在企鹅智库的调查中,“不买”的原因是“几乎没有什么功能性用途”(48.2%)。

那么,对于真正的用户来说,可穿戴设备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企鹅智库对用户的使用效果做了如下统计:超过一半的用户认为“使用设备不会改变体育生活方式,只会有更多的数据”。25.4%的人认为有变化,只有14.2%的人认为有很大变化,锻炼效果明显提高。换句话说,可穿戴设备对一半的用户来说是“无用的”。

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价值有待挖掘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对于智能运动器材,男性比女性更注重产品的外观。23.3%的男性在购买时会考虑外表,而女性只有16.1%。在通常的认知中,女性只注重产品的外观,但调查发现,36.4%的女性不打算购买,主要原因是“无用”。这表明在功能中体现其价值是多么重要。即使是容易“冲动消费”的女性也不一定会为“粉红钱”买单。

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价值有待挖掘

对许多人来说,“可穿戴设备”仍然难以成为生活必需品。调查发现,年龄越大,半途而废的人比例越高。70年代有28%的人购买了智能设备并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才放弃。这一比例在1980年后降至22.9%,1990年后降至21.3%,00年后降至13.2%。

抛弃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产品本身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这表明公众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我需要它,但你给我的是错误的。

与“可穿戴设备”相比,尽管手机在功能或数据准确性方面不如手镯,但其使用率却高得惊人。在如今的可穿戴社会,功能尚未普及,“一物多用”的便利性已经成为更多用户的选择——而手机运动应用(sports APP)刚刚抓住了这个机会。除了价格因素之外,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和手机功能的广泛性也是他们偏爱手机应用的重要原因。

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价值有待挖掘

价格不再是真正的瓶颈。满足大众需求,特别是挖掘“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是可穿戴设备走向大众市场的关键。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价值有待挖掘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4170.html